第二十五期
乐山市九州·体育 |
编 |
2024年5月7日 |
乐山市五通桥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| ||
乐山市五通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|
把脉问诊提质量 专项视导促发展
——2024年春季五通桥区小学专项教学视导情况综述
2024年3月6日至4月9日,区教研室小教组全体成员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区16所小学进行了一学期一度的教学视导。本学期教学视导聚焦质量主题,采用分类、分层两轮视导开展。视导组通过听课、查阅资料、座谈、交换意见等形式进行检查,现场下达了视导结论,收到良好效果。现将本期专项教学视导情况综述如下:
一、对标视导有主题
本次专项视导分为两轮开展,第一轮为市联系学校和金粟小学,第二轮为余下的10所非市联系学校。两轮视导主题一致,都是对标质量提升,但形式不同。第一轮视导采用了教研员+学校学科教师组成视导组,互相交叉检查,在评议环节增加了评价、分享项目,使视导不但起到了督促整改作用,更是一次经验的相互学习活动。第二轮视导采用了常规视导+质量评议的形式开展,使得视导更有针对性。
二、把脉问诊下结论
针对不同学校的情况,视导组认真分析了2023年春季调考数据和2023年秋季学期质量监测数据,结合《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》和《五通桥区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(2023版)》,对照评价方案中的B类指标,认真分析到每个评价细项,综合形成评价结论,同时肯定成绩,指出不足,提出了整改措施。
三、落实常规有发展
1、资料管理规范。从两轮视导的整体情况看,各校基本能按照《五通桥区小学教学过程管理评价方案》中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资料归档,基本都能对应检查要点,资料收集也比较齐全,从制度、计划、过程记载、总结都能一一对应,部分学校还形成了专卷,做得好的学校有:西坝小学、震华小学、蔡金小学、盐码头小学和石麟小学。
2、严格执行“双减”和“五项管理”规定。全区各校均能严格执行“双减”和“五项管理”规定,严格执行“一教一辅”,建立学生作业校内公示制度、作业时间控制达标,不存在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学校。
3、课程管理规范。严格执行《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(2023年版)》,坚持“开齐开足”原则,国家课程不打折扣严格实施,课时量按规定执行。结合学校实际灵活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,结合师资情况合理开设艺术课程,不存在多开或少开课程的情况。
4、常规管理规范:认真落实教学“六认真”管理,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,落实了督促与整改相结合。教师教学计划总结齐全,有针对教学常规“六认真”的检查项目和内容,都能按照规定做到月查,做到了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检查评价,基本落实了检查-小结-通报-整改四环节。多数教师备课认真,要素齐全,反思较为深刻;部分教师课堂有一定课改理念呈现,体现了学为中心思想,教师执教认真;作业都能做到全批全改,多数学生改错认真,符号规范,作业整洁;多数学校重视培优辅差工作,有相应的管理制度,有一定记载。
5、考试行为规范。检查中没有发现学校开展单元检测、半期检测等考试,数据分析没有给学生排名,采用了等级评价制。
四、创新教研求实效
本次视导检查了2023年秋季学期各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。从量上来看,各校均能按照规定的教研活动数量完成,基本做到了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。从质上来看,教研活动有一定创新,集团层面教研活动扎实有效,均能按照我区集中教研固定时间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,集团内学校还广泛开展送教上门、专项研究、主题教研等活动;学校层面大学校都能独立开展学科主题教研,形式多样,小微学校能开展联合教研,有一定实效。
五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
1、学校间质量差异还较大。从《五通桥区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(2023版)》评价结果来看,智育部分得分差距较大,反映出学校间质量分化较大;从学科数据、年级数据来看,学科间、年级间差异也较大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质量管理的措施落实不到位。
建议学校要细化质量管控举措,全面加强各年级质量管控,落实班级、学科、教师、学生四级管控;采用行政蹲班,教师蹲点加强管理;教学上补基础、纠错题、勤考查、扫尾巴、提中等、培优生。
2、教学过程管理还不够精细。虽然多数学校教学管理已经较为规范,但依然存在个别学校教学管理松散的现象,比如:备课检查不能打破情面,直面问题,很多采用成品教案和电子备课的教师没有二次备课的痕迹,照搬、照抄现象比较普遍,没有下一步的改进措施,每月检查问题都存在。在作业批改这个环节,有的教师作业批改不认真,字体潦草,不按格式写,部分作文批改没有激励性评价,评语笼统,个别教师没有总评,没有眉批,没有等次,只有一个分数;有的作业老师虽然改了,但没有要求学生修改。
建议学校管理层要深入教学一线,与教研组一同检查,尤其是备课、作业批改等重点环节精细检查,引领教师认真钻研教材,认真设计教案,认真上课。管理层还要定期将整改意见梳理出来,制定整改措施,下达整改时效。
3、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够。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很多教研活动形式单一,研讨深度不够,缺乏“双新”落地的研讨、缺乏课改的思考、缺乏核心素养的落地,效果欠佳。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还是局限在校内,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较少,教研活类型不丰富,尤其是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闭门造车多,且多数是完成任务型。
建议教研组要精心设计教研活动,做到主题鲜明,紧跟时代导向,加强新课标、新教材学习,开展素养导向学习方式变革研究,多开展团队协作式、任务驱动式、联片活动式教研,在活动开展时管理层也要深入教研组,起好督促与评价作用,做到教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业务素养服务。